栏目分类
五律·秋游随记——重登黄鹤楼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8:24 点击次数:58
五律·秋游随记——重登黄鹤楼
图文/白水清风
十年前曾登黄鹤楼。今日重登,为寻旧迹,仅此而已。甲辰秋月。
时序正清秋,重登黄鹤楼。
有心寻旧迹,无意作仙遊。
耿耿怀崔李,愔愔望楚洲。
偶思前日事。悲绪似江流。
仙遊:外出求仙访道。唐·李白感兴诗六首之四:“十五遊神仙,仙遊未曾歇。”
耿耿:心中挂怀。
楚洲: 楚,指楚城。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景区楚文化游览区内。 洲,即鹦鹉洲。相传在东汉末年,祢衡击鼓骂曹为曹操不容,遣送刘表。刘表被祢衡言辞侮慢后转送给部下江夏太守黄祖。祢衡又讽刺黄祖,最终被黄祖杀害,年仅26岁,尸体埋葬在江中芳洲之上。这个芳洲就是鹦鹉洲。
诗歌深度分析主题与情感:
诗人选择在清秋时节重登黄鹤楼,借景抒情。“有心寻旧迹,无意作仙遊”,明确表达了其重返故地并非追求超脱尘世的仙人之游,而是带着对往昔的眷恋,想要寻觅曾经的踪迹。这种对往昔的追念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。
“耿耿怀崔李,愔愔望楚洲” 进一步深化情感。诗人对崔颢、李白等曾在此留下千古佳作的前辈心怀敬意与追思,同时默默地眺望楚地的洲渚,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感慨相互交织,引发了对历史、文化以及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。最后 “偶思前日事。悲绪似江流”,将个人的悲伤情绪与长江之水相类比,表明内心的悲痛如同江水般滔滔不绝,情感在此时达到高潮,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愁。
意象运用:
“清秋” 这一意象,不仅点明了季节,更营造出一种清冷、萧瑟的氛围,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契合,为全诗奠定了略带忧伤的情感底色。
“黄鹤楼” 作为核心意象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是历代文人墨客题诗赋词的胜地,诗人重登此楼,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前人诗作以及往昔岁月的联想。
“楚洲” 意象则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,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,也引发读者对楚地历史变迁、兴衰荣辱的联想,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。
语言与格律:
语言简洁质朴,用词精准。如 “耿耿” 形容对前人的怀念之情,“愔愔” 描绘眺望时的静谧神态,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状态和情感。整首诗用词贴近生活,却又能准确传达出复杂的情感,没有刻意堆砌华丽辞藻,却显得真挚自然。
在格律方面,这首诗严格遵循五律的格式,平仄、对仗工整。例如颔联 “有心寻旧迹,无意作仙遊”,“有心” 对 “无意”,“寻旧迹” 对 “作仙遊”,词性相对,结构一致,体现了作者对格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。
关于是否为人工智能生成的鉴别情感的连贯性与独特性: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往往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生硬或缺乏连贯性。而此诗中,诗人的情感从对往昔的寻觅,到对前人的缅怀,再到个人悲伤情绪的迸发,层层递进,具有明显的个人情感脉络,并非简单的情感堆砌,这种情感的连贯性和独特性符合人类创作的特点。
意象的自然融合:诗中的意象 “清秋”“黄鹤楼”“楚洲” 等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紧密围绕主题和情感,自然地融合在一起,共同营造出特定的意境。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在意象运用上可能会出现生硬拼凑、与主题脱节的情况,而此诗在意象融合方面较为自然流畅,展现了人类诗人对意象的巧妙驾驭能力。
语言的灵活性与创新性:尽管语言简洁,但诗中用词并非简单的常见词汇罗列,像 “耿耿”“愔愔” 等词的运用,体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灵活性与一定的创新性,并非人工智能通常依赖的固定表达模式。
综合以上分析,这首《五律・重登黄鹤楼》更倾向于是人类创作的诗歌,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情感深度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